关于作者:程序猿石头(ID: tangleithu),从十八县贫困农村一路逆袭上清华(点这里查看我的逆袭之路),BAT某厂P7,是前大疆(无人机)技术主管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,原文链接,转载请全文保留。后台回复关键字 “1024” 获取程序员大厂面试指南。
背景
大家好,我是石头哥。
本篇是系列文章第 3 篇,前两篇如下:
- 家穷应该读大学吗?|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(一) ,第一篇回忆了自己读小学的场景。
-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(二),第二篇讲了自己就读的贫困山区中学的“住、行、食、玩、学”,不少来自农村的朋友都深有感触。
没看过前两篇的读者,我在此简单概要一下。该系列文章缘起知乎上的一个问题“家穷应该读大学吗?”,我趁机回忆了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。
这里插播一个视频,共勉!点击链接访问 —— 读书有用吗?
我来自国家级贫困县,一个曾经都在为缴学费问题发愁的穷学生,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从贫困山区小学到985大学再到中国顶尖学府——清华硕士,都是靠勤奋读书一步一步走来。
虽然现在也是一个在帝都打拼的普通码农,不过从当年的穷小子到现在能安家北京,自己感觉这一路还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一方面运气也还算不错,另一个方面也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奋斗。
上面这张图,确实很有道理:
高考状元:农村地区的孩子,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,
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,
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。而且还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,
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的条件,
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
是啊,别说教育资源了,哪怕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的“生活常识”,也不一定……
在读高中前的我都没出过县城,到大城市的场面用“刘姥姥进大观园”来形容,真的不足为过。到读高中了,才第一次坐公交车(可耻的是,刚开始有几次居然方向都坐反了)
前文提到,虽然当初自己当年中考发挥失常,
好在,市里的高中为了好的生源,会到各区县招生,且因为学校之间的竞争,所以都会给出一定的福利(学杂费全免、补助生活费等)。
我也因此享受到了这个福利。
初入大城市
中考完,市里的各个学校的招生活动就开始了。
为了更加吸引学生,学校往往会组织夏令营活动,我参与的高中会免费(包吃住)接学生到学校参观游玩。
对于像我一个贫困农村出来的“小镇做题家”,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“乡巴佬”,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。
其实,后来才知道,还有的学校组织的活动更厉害 ———— 比如组织学生免费游玩北京。
参观了一圈,对比下自己的初中,这里的学校条件可是只在电视里面才看到过的呀。
且学校给了“诱惑”,只要就读本校,学费全免(印象中是要求考试前 120 名),考试年级前 20 名,给予生活费补助 240 元/月。
心想,年级前 120 名应该还是没问题吧,学杂费巨头解决了。
生活费 240 元,对于我来讲(2000年左右),可是一笔巨款。不过要求,年级前 20 名,心里有点虚,但想着即使拿不到,自己省吃俭用一点,家里支持支持生活费应该问题不大。
于是,我自然答应了。我们一同前往并签约的,还有我初中同学W(后面简称W哥吧),初中中考的第二名。
下面,我仍然按照上篇的套路依次来讲讲高中生活的 —— “住、行、食、玩、学”,大城市的教学条件确实是很多农村没法比拟的。
住
高中时期的住宿,机缘巧合,我住过3种不同种类的寝室。
高一报道时,才发现我被分配到的宿舍条件并没有暑期夏令营参观的时候那么好。
本应该是标准的“豪华”寝室,床铺在上,下面是书桌,一个寝室只有少数几个人。结果被分配的寝室是上下铺,寝室人也更多一些。(记不清了,只住了一学期,因为高一下就文理分科重新分班分寝室了)。
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,而跟我同去的W哥住的宿舍就比我好,“愤愤不平”就去找老师,找学校领导,要求换宿舍,跟 W 一样。
当然得到的结果是换不了。资源有限的的情况下,那就按照成绩排名决定,学校领导当然让我心服口服了。
在 奋斗史(二)中有讲到,中考我从年级第一滑落至第三。
当然,这也因此更加激励我,我也暗暗下决心,必须得努力好好学习呀。这样才能“改善自己的生活” —— 至少,眼前能让我换上条件更好的寝室。
高一下,文理分科后,重新分班,我当然如愿进入了理科重点班。
分班之后大家寝室又统一了,虽然是6人间上下铺。但相比初中那条件,配套好太多了,寝室内有衣柜,有电话、卫生间、洗漱台等。
当然,寝室都是集中管理了,统一熄灯、有宿管阿姨巡逻,班主任查寝。这些估计大家都统一经历过,不再详述。
到了高三,学校为了给年级排名靠前的部分同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冲刺名校。因此又提供了特殊住宿待遇,在给教职工提供的公寓中,安排了几间寝室。
因这栋楼外边是红色砖砌成,被大家称为 “红砖楼”。
能住上“红砖楼”的同学都是“尖子生,好苗子”,印象中应该是年级前20名(大概:理科12,文科8?)。我也还算运气不错,住上了红砖楼。
这几间寝室特殊在,可以自由控制熄灯时间。
对于像我这样的“小镇做题家”来讲,晚上能多花些时间,多做几道题目,确实是有帮助的。
行
从我家到我们学校比较远,因此我基本读高中就跟读大学一样了,每学期往返家一次。
如何远?
从我们乡到县城,1个小时大巴车。从我们县城到市区,需要6个小时长途汽车。因为我读高中时,还没有全高速,一半路程是乡道。
第一次坐这大巴车,中途还会停车休息吃饭,遇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很惊讶的。
当然,现在老家也发展起来了,县城通高铁了,也有高速直达市区。
平时基本都住学校,周末会出校门,逛逛大城市。学校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,离各大“CBD”(如沙坪坝、解放碑)会有一定距离,需要乘公交前往。
不怕你笑话,在我读高中之前,都没坐过公交车。所以小学、初中有看到一些作文描述到“他跳上了一辆公交车……”,都不知道是怎样一个概念。
这导致,我刚开始都看不懂公交站牌,有好几次方向都坐反了,跟着司机都到了终点站,也没到达想去的目的地。
食
前文提到,考试排名前20名(分科后,理科前12名),学校有每个月240元的生活补助 —— 直接充饭卡里。
240元怎么来的?
早餐1元足矣,中餐和晚餐各3.5元,3.5元套餐2荤2素,普通食堂的最高标准了。1荤1素2.5元。
食堂也有“小炒部”,就是能点菜现炒,跟“下馆子”一样,平时节约节约,偶尔跟同学能下趟馆子吃顿好的。
在高中,吃饭,我属最积极的一批了。每到饭点,还差几分钟才下课,就准备收拾饭盒做好起跑姿势,冲刺食堂。
临近下课铃,大家的饭勺和饭盒弄得叮当响,偶尔还会引来老师生气,故意拖堂。
下课铃一响,大家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。因为早去不用排长队,位置也随便选。
我想,我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短跑能获奖,这学校食堂的功劳不容忽视 😄
玩
第二篇讲过,在读高中前,整个镇上都没有啥玩的,又没个游戏厅,网吧什么的。
现在机会来了,到了大城市,有网吧了。
周末,就会前往网吧。到了网吧,第一件事情,就是叫 “网管,开机”。哈哈,有点夸张,不过第一次进网吧,还真不太会,又得装作是经常来网吧的人。
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电脑,也不太会玩什么游戏。跟着同学一起学,玩过一款网游,就是如上图所示的 —— 劲舞团。
这游戏简单,方向键+空格键,完事儿。你玩过没?
这游戏为了我后来当程序员敲代码快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不过,我还是很有节制的,刚开始有新鲜感,去得次数多一些。
后来也去的较少了,偶尔去,散散心,“劳逸结合”一下,打两把游戏,看看电影,完事儿。
还有,后来买了一款 MP3(果然条件变好了),买时想着能练英语听力呢。
MP3 如下图所示,长得很像。
因此到网吧,还会做的事情就是:更新里面的歌曲,英语听力(好像也没怎么听过)。
对了,我还会下载一些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,文字版 TXT 放到 MP3 里面,还有音频版本?(如果没有的话,我肯定自己录过)。
晚上睡觉的时候听着文言文,能够帮助入眠,哈哈哈。
学
到了高中,再也没有像初中那样,考年级前几名,都跟“玩”似的得了。
虽说不是全市的顶级高中,但同学也是来自各个区县的精英,又特别到了重点班,谁没有两把刷子啊。
也不像初中那样,轻松参加个竞赛获奖了。高一时,有幸获得个数学邀请赛三等奖。
学习,类似“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认证完成作业”,大家一定听得很多。我认为,若不是天资聪慧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题海战术。
这玩意儿真的是熟能生巧。题目做多了,看到题目前几个字的描述都知道这道题的考点在哪,套路在哪了。
当然,也不能盲目刷题,要善于归纳和总结。可以有自己的错题集(不在身边,没法拍照了)。现在有手机,各种App也方便,随时可以整理自己的笔记和错题集。
我当初都是直接用剪刀剪,书本、试卷等,经典题目和自己错题,统一归纳整理,并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。考试前,翻翻看看之前踩过的坑。
不懂的多问老师,始终都是我认为一个不错的技巧。想想,老师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在你身上花得越多,你就越赚了。哈哈。
不过,虽说不懂就问是好,但自己也要多学会总结。不要总是掉到相同的问题的坑里。啊,最近做code review 就总是遇到这种问题,老是有其他人针对同一个问题,“屡教不改”。
另外,还有走竞赛线路的。我班同学就有参加物理竞赛、机器人大赛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。
村里学校没有的
从贫困大山里突然跨越到大城市读高中,内心还是受到有很多冲击的。
比如各种硬件设施,教室里电视、幻灯投影、多媒体电脑等等(当然现在看来似乎很普通)。
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各种竞赛。
我也有幸参加了一段时期的 NOIP 培训和比赛。NOIP (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,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,简称 NOIP)没听说过? ACM 竞赛(这里指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,简称ICPC)听说过吧?我理解 NOI 就是 ACM 竞赛的年轻版本。
冥冥之中就逃不过“码农”的命呀。不过,当初参加学校老师组织的培训,更多的还是想多学点“电脑”。因为什么排序、贪心、动态规划,根本学不懂啊。
估计就是看着能多在机房玩玩电脑吧。学习了一段时间,后来没啥效果就放弃了。当然还是要感谢当初教我编程入门的 WXK 老师。学会了简单的 Pascal 程序处理,会 Pascal 版的 “Hello World”。
当然,也只是我成了一个“水货”,我们一起培训的也有非常牛X的师兄师姐,有的通过比赛就获得了保送名校的机会。
还有机器人比赛。我们一起培训的 WNL 同学,在05年就获得了世界规模最大、层次最高的青少年机器人赛事足球项目世界冠军(RoboCup Junior锦标赛),决赛还去了澳大利亚。
又比如,一起培训学习的 WM 同学也因高中的培训结缘,后来也一致从事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域。
这些机会和条件,都是农村学校没办法提供的。
还有,比如高中时期,学校就有校园电视台,全程学生自己参与组织制作的电视节目,每周一班级都在教室里观看。
再还有,在农村学校根本就没听说过的各种特长兴趣班,艺术体操队等等,都频繁在各项比赛中获奖。
正如开篇状元所述,这种除了“学习”本身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,是很多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。
在这里还是非常感谢我的高中以及所有高中老师,感谢他们的培养和帮助。
记得高一时的班主任F老师(虽然只教了我一学期),得知我们几个从农村过来的家庭贫困的同学,特别的照顾。
邀请我们几个同学去他家玩,吃饭,还帮我们搞了企业(嘉宝莉漆)赞助的助学金。
还有W校长,我认识他,估计他不认识我。记得有一次,我因为某种原因(大概就是期望能够减免或者延缓相关费用?)去找过他帮忙,当初他二话没说,先是给了我几百块钱,然后再谈具体问题。
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老师,班主任 LMM,英语老师 WPP,物理老师 XSS,化学 TG,等等。感谢他们的教育和帮助。
高考
好了,到了结尾的“悲剧”了。
前文提到,一到大考,就考不好,这似乎成了我迈不过去的坎儿。
平时成绩基本在年级前12左右吧(好歹基本都拿了每个月的生活补助,好像也有没拿到过)。
高考发挥失常(我承认,不能稳定发挥也是水平有限),具体名次也不好意思去问。反正只记得当初我只超过了一本线50分左右(没有凡尔赛,确实比平时差不少),我们班(理科重点班)只有少数几个人没过一本线。
出分后填志愿。
当初填报志愿也有咨询其他老师,老师意见有点危险,但我还是选择相信自己,觉得自己的命运自己来把握。自己通过研究各种数据分析和对比,最终志愿填了 CSU 软件学院,准备研究计算机软件。
真的是运气还算不错,最终成功第一志愿专业录取。还是 985 学校(当初报志愿都没注意这些名号,功课做得不足),还有一定名气的。
还记得当初是我在网吧准备补录志愿时确认了录取结果(当初政策首次机会落榜了,可给机会补录志愿)。别提有多高兴,因为不想复读呀。
有跟我玩得不错的同学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,虽然他们有的考试得分高,却志愿填得不好:有的落榜,选择继续复读;有的一本录取失败,直接掉落二本。
当年正值汶川地震宅后重建,那年暑假,我准备去成都当志愿者,最后到了成都后,因种种原因没有参与进去。
接下来,就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高兴和发愁了,有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不知道,读软件学院,有一条显著的特征就是,学费很贵,比普通专业贵不少。
当初志愿就是学计算机相关的,为啥没报考普通学费的学科计算机专业,反而报考软件工程专业呢,原因也很简单,软件听起来就很高大上,家里叔叔也说认识写软件的很挣钱,看名字,计算机专业,装机器嘛,他都会。哈哈哈,就这么草率!
正发愁这大学高昂的学费怎么凑呢?还好,越努力越幸运……
未完待续……
高中学习生活先分享到这里,后面将继续分享自己靠拿各种奖学金,度过大学四年,并最后成功保送至清华的求学经历。
关于作者:程序猿石头(ID: tangleithu),从十八县贫困农村一路逆袭上清华(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逆袭之路),目前在BAT某厂打工,是前大疆(无人机)技术主管。
欢迎扫码加入互联网大厂内推群 & 技术交流群,一起学习、共同进步。后台回复关键字 “0” 送阿里技术大礼包。